用人工智能设备监测物种,北京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获悉,为更好地保护全市的野生动植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全市推广“声纹识别”智慧监测系统、“卫星跟踪器”智能追踪系统和物种识别技术等,实现对部分野生动植物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有效提高了野生动植物活动的监测精度和效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3月3日举办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2023年底启用的AI“鸟口调查员”——智慧鸟类监测系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它可以通过捕捉鸟类的叫声和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准确判断出鸟类的种类,为北京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撑。这类智慧监测技术设备,将在未来首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大展拳脚”。
近年来,北京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已记录野生动植物2600多种,包括陆生脊椎动物608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8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三级调研员纪建伟介绍,北京已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90处,其中南海子麋鹿苑、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监测站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设备进行物种监测。未来,北京市将建设更多智慧监测示范点,运用数字科技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
全市将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编制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同时,在候鸟迁徙期,组织力量重点对候鸟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等集中分布区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运输、售卖野生鸟类等违法行为。
编辑 陈静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