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到207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数千种新的病毒在动物物种中传播,这可能会增加新出现的传染病从动物“跳到”人类身上的风险。
报道称,“在非洲和亚洲尤其如此”,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些大陆一直是人类向动物传播或动物向人类传播致命疾病的热点地区之一,包括流感、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冠状病毒(美媒好像忘了19198年的大流感)。
研究人员周四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利用一个模型研究了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温度上升2摄氏度(3.6华氏度),在未来50年里,3000多种哺乳动物将如何转移和共享病毒。最近的研究表明,这是可能发生的。
他们发现,仅在哺乳动物中,跨物种病毒传播就会发生4000多次。鸟类和海洋动物不包括在这项研究中。
研究人员表示,并非所有病毒都将传播给人类或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这种规模的大流行,但跨物种病毒的数量增加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该研究强调了两种全球危机——气候变化和传染病传播——因为世界正在同时努力应对这两种危机。
研究人员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此前的研究关注的是森林砍伐、物种灭绝和野生动物贸易如何导致动物和人类疾病的互相传播,但关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这种疾病传播的研究较少。
“我们很少在人畜共患病的背景下谈论气候,”人畜共患病指的是一种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该研究的合著者、乔治敦大学的生物学助理教授科林·卡尔森说,“我们的研究……将我们面临的两个最紧迫的全球危机结合在一起。”
气候变化和传染病专家一致认为,地球变暖可能会导致新病毒出现的风险增加。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州立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斯德哥尔摩范式:气候变化和新发疾病》一书的合著者丹尼尔·R·布鲁克斯说,这项研究承认了气候变化在增加传染病风险方面构成的威胁。
布鲁克斯说,这一特殊贡献是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潜在“新发传染病传播”的极端保守估计。
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气候、健康和全球环境中心临时主任、儿科医生亚伦·伯恩斯坦(Aaron Bernstein)说,这项研究证实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可能与传染病出现有关的怀疑。
伯恩斯坦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偶尔的联系可能已经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发生在人群聚居的地方。”
该研究的合著者、乔治敦大学的疾病生态学家格雷戈里·阿尔伯里(Gregory Albery)说,由于气候驱动的传染病的出现可能已经发生,全世界应该做更多的工作来了解它并为此做好准备。
阿尔伯里说:“即使在气候变化的最佳情况下,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卡尔森是ZF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最新报告的作者之一。他说,我们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以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气候正义组织草根全球正义联盟(Grassroots Global Justice Alliance)组织的主任杰伦·布朗(Jaron Browne)说,这项研究突出了生活在非洲和亚洲国家的人们所经历的气候不公正。
我是每天与你分享国际资讯的小编,点击关注,可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加强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切实提高旅游景区管理、经营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遵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最新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查看详情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查看详情 +红星新闻网5月28日讯 近日,有网传信息称,成都熊猫基地相关人员在采访中说到熊猫已经由原来的18只繁育到238只,这种情况必然导致近亲繁殖,很多熊猫生病、残疾。对此,5月2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相关辟谣信息。
查看详情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阜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安徽阜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3日发布情况通报,2024年5月13日上午,中国慈善家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调查|20只东北虎之死》一文,反映阜阳市颍东区一民营野生动物园内“多只动物非正常死亡,存活的动物生存条件恶劣”。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