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一、规划背景
放眼世界,生物技术正以颠覆性创新引领新科技革命,并通过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融合化、与其他新兴领域一体化,成为互联网经济之后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回顾我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等一系列部署,不仅表明生物经济的地位不断上升,其发展方向也愈加明确。着眼成都,生物科技水平西部领先、生物产业发展优势领域突出、生物经济发展生态持续优化、生物安全风险有效控制,具有发展生物经济的良好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成都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复合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市发改委牵头编制《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创建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对成都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经反复调查研究、多方论证衔接,在充分吸纳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由市政府批复实施。
二、主要内容
(一)主要框架。《规划》在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规划基础,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生物经济的发展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第二部分即总体要求,突出与国家、四川省“十四五”生物经济战略部署相衔接,从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三个方面展开。第三部分即重点任务,提出了优化生物经济空间布局、提升生物科技驱动力、完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塑造生物经济发展生态、构建开放协同发展格局、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6个方面共22项重点任务。第四部分即规划保障,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分析、预测评价,提出了健全统筹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夯实项目支撑、汇聚发展合力等保障措施。
(二)总体要求。《规划》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导向,以促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为重要目标,以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为具体承载,着眼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统筹生物经济发展与安全,构建生物科技为引擎、生物产业为支柱、资源要素为保障、生物安全为底线的生物经济体系,塑造绿色低碳产业新优势、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创建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三)目标体系。《规划》定性目标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适应生物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到2035年,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经济新高地。围绕定性目标,《规划》定量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生物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生物经济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创建3-5个国家级生物科技创新平台,建成生物经济领域专业数据库3-5个,生物经济关联产业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三、主要特色
(一)主动承接战略使命,明确生物经济目标定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讲话精神,以及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讲话精神,充分衔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国家和四川省“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在国家和四川省发展格局、战略、目标中找准角色和担当,主动站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创建“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把落实国家和四川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与塑造生物经济新优势统筹结合起来。
(二)多维度系统性布局,构建生物经济发展生态。从我国“生物技术—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的演进轨迹可以看出,生物经济发展的战略意识不断提升,生物经济的内涵已拓展为包含创新、产业、资源要素、安全等诸多维度的经济形态。坚持系统布局,《规划》突出生物科技的引领能力、生物产业的支柱地位、资源要素的保障能力和生物安全的屏障作用,分维度、体系化设置了重点任务,力图形成良好的生物经济发展生态。
(三)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构建生物经济产业体系。成都市拥有华西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资源,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于产业优势,《规划》提出做强高端医疗、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三大“三医+”核心产业,实施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结合技术应用融合化趋势和成都传统产业高端绿色转型需求,提出做大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三大“生物+”融合产业。把握技术演进方向,立足成都在IT领域的比较优势,提出前瞻培育生物服务、合成生物、生物3D打印、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BT+IT”前沿领域。
(四)突出成都独特禀赋,布局生物经济战略资源。生物经济的发展具有生物资源依赖性,而成都正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国际环保组织公布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34个,其中中国4个,成都为其中之一),基于这种特性,《规划》提出了构建生物样本库、国家菌种库和种质资源库等重点任务。结合成都创新药快速发展实际与市场需求,提出建设完善灵长类实验动物库、非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等各类生物战略资源。
(五)坚持发挥成都在区域中的带动作用,构建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成都的发展不仅是自身的发展,更要立足全省发挥“主干”作用,立足成渝发挥“增长极”“动力源”作用,立足全国发挥向西向南“开放窗口”作用。因此,《规划》在目标的设置上,突出了在全国的引领性与影响力;在任务的设置上,突出了跨区域的协同,包括以生物技术服务川内、成渝地区,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分层合作体系,推进与RCEP、“一带一路”成员国的开放合作等。
 
一图读懂《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pdf
۰۰➜